近百款人身险产品退保超1亿,银保渠道成高发区
近日,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24年共有近百款人身险产品年度累计退保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单一产品最高累计退保金额达72.82亿元,显示出人身险市场中部分产品的高退保风险。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人身险公司的现金流和业务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销售渠道来看,银保渠道依然是人身险产品退保的高发区。根据相关数据,银保渠道销售的分红险、万能险和年金险等理财型产品成为退保的主力。例如,中信保诚人寿的“智尚人生”年金保险C款(投资连结型)在银保渠道销售,其累计退保金额高达72.82亿元,退保率为22.2%。此外,2024年第一季度,银保渠道销售的某款年金险产品当季退保金额也高达75亿元。
高退保率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部分人身险产品设计复杂、条款冗长,消费者难以理解其长期属性和风险特征,导致退保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银保渠道的销售模式过于依赖短期利益,部分产品被设计为“高现金价值”,鼓励投保人短期内退保以获取高额回报。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加剧了人身险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身险行业的综合退保率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公司的退保率仍超过10%。例如,长生人寿保险公司的退保率高达22.2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内人士指出,万能险利率下调、销售误导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是导致高退保率的主要原因。
面对高退保率带来的挑战,人身险公司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一方面,部分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销售渠道来降低退保风险;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在加强对人身险产品的监管力度。例如,银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中新增了多项规范要求,旨在减少不合规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消费者在选择人身险产品时也需更加理性。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充分了解产品的保障水平、收益预期以及退保损失等关键信息,并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同时,监管部门呼吁保险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提升产品的透明度,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尽管人身险行业整体退保率有所下降,但高退保率问题仍需引起重视。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的逐步规范,人身险行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热图一览
今日推荐
- 软银拟400亿美元投资OpenAI,成其最大股东并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
- 国内油价或迎新一波上涨,下周油价或涨5毛/升
- 多地发数字人民币红包,春节促消费新风尚
- 华尔街大行加紧兜售X债务:市场信号与潜在风险引发关注
- 高盛警告市场可能误判美联储,警惕经济衰退风险
- 特朗普发币引热议:政治与金融的双重挑战
- 央行暂停开展国债买入操作
- A股成交额超万亿元:市场活力与未来展望
-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齐创新高,市场复苏信号明显
- 福建出台17条措施提振消费 多措并举提振市场活力
- 四项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
- 11月中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定 跨境资金流动保持良好态势
- 民营企业公募REITs迎来发展新机遇,助力资本市场多元化
- 政策持续发力,坚决落实“稳住楼市股市”目标
- 2024年11月新增信贷5800亿元,经济复苏信号显现
-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助力老年人生活保障
- 亚行下调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
- 民生保障扎实推进(数说2024)
信息服务
热点推荐
- 多部门开列2024年任务清单 稳经济政策透出新动向
- 《自然资源部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
- 11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 郎酒IPO观察一:2019年春节前夕曾为冲业绩大规模向经销商压货
-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1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 上市公司本身违规187起占比最大,达61.31%
- 租房市场的规模一直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加拿大:已开始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贸易摩擦升级
- 今年一汽轿车旗下各品牌的销量情况也逐渐稳定
-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财政部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核准的批复
- 关于延续执行部分国家商品储备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
- 2022年1-6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 2024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 美联储逆回购再跌破千亿美元,流动性过剩问题凸显
- 日本12月未季调经常帐公布不及预期,经济表现承压
- 制造业PMI连续回升 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