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国际瞭望 > > 正文

字号:  

特斯拉高管澄清“去中国化”传闻:供应链仍以质量与成本为首要考量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界关于公司“去中国化”供应链的揣测作出明确回应。她指出,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挑选供应商时,遵循统一的评估标准,原产国或地理位置并非决定性因素,质量、总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供货的连续性才是核心要素。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计划在北美制造环节排除中国零部件,引发外界对其供应链布局的广泛猜测。陶琳在回应中强调,这类说法缺乏事实依据,特斯拉并未制定任何“去中国化”的强制性政策。她补充,特斯拉的供应链策略始终围绕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展开,无论是针对美国、中国还是欧洲市场,都保持同等的评估尺度。

  事实上,特斯拉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了高度本土化。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3和Model Y车型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这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具备竞争力的价格优势。与此同时,特斯拉与超过400家中国供应商保持合作,其中约60家已纳入全球采购体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供应网络。

  陶琳指出,供应链的选择不仅要看成本,还要考虑技术成熟度和供应的可靠性。她举例说明,某些关键部件的技术要求极高,只有少数具备相应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能够满足,这在全球范围内都适用,而非单纯针对某一国家的排除或偏好。

  在全球供应链面临地缘政治压力的背景下,特斯拉仍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进行布局。陶琳强调,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成本结构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供应链,但任何调整都必须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为前提。

  针对外界担忧的“去中国化”成本问题,陶琳表示,若盲目替换已有成熟供应链的零部件,短期内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并影响交付计划。特斯拉在评估供应链变动时,会综合考虑整体成本、供应链韧性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潜在影响,确保任何决策都有充分的商业依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特斯拉的供应链策略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保持了平衡。中国的制造能力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成熟度方面仍具优势,这也是特斯拉在华业务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陶琳的表态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即使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特斯拉仍将中国视为关键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综上所述,特斯拉高管的澄清表明,公司并未实施所谓的“去中国化”计划。供应链的核心考量仍是质量、成本和技术成熟度,原产国仅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维度。未来,特斯拉将继续依据实际业务需求,对供应链进行灵活、审慎的优化。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