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内幕调查 > > 正文

字号:  

发行速度和审核质量确实要重新平衡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11月8日,很多家投行机构针对前一日的审核结果进行了解读和跟进。力图在现行的审核结果中,找到更精准的逻辑与边界。

  从内容上来看,业内一种观点认为,发审会正在打破靠利润规模“一俊遮百丑”的传统观念,将项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提到首要位置。比如,“信息披露到位”并非指完成披露这个过程,而是在此之前要彻底解决问题。

  但在投行人士看来,这依然没能解决一个难题,即审核中主观认定标准如何明确的问题。“比如,一些规范性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判断,这里松紧尺度的可调节空间太大”。王明耀表示,审核所针对的那些问题、所呈现的审核标准更多是表象。这背后的一个核心判断是,这些问题会不会对企业发展形成重大影响。这种尺度的把握,在以往,是由审核环境的基调和审核成员去工作引导;但可能在当前的审核环境下,不管审核氛围还是审核成员都会非常谨慎。

  更多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愿意看到,造成昨日“6进1”的结果是当前环境与政策的综合性因素。在资深投行人士看来,审核趋严会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如此低的通过率也不会是常态。

  “换一个角度来看,发行速度和审核质量确实要重新平衡。之前发行速度较慢的时候,企业在会时间久,审核的时间也充裕一点。如果有的企业为了上市做业绩,按之前的情况,一些问题就要撑不住暴露了。但现在上市发行速度确实太快了。报会到上会基本都在12个月内完成,一般8到10个月就可以。很难排除其中的确有一些投机的行为,部分企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看不准。”该投行人士称。

  在这种平衡中,正在重新调整的不仅有审核的边界,投行的生态也在发生变化。

  张强前几年主要以重组项目居多,在新股发行全面提速后,也负责了IPO项目。在他的感受中,现在IPO项目是各方赶着去上会的状态,但最终上会时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内因上,发审委换届、审核机制的调整、证监系统内部整理等;外部因素上,二级市场的波动、市场对新股发行速度的争议等,都可能对审核造成一定影响。

  当被问及应对措施时,王明耀直言,之前过会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现在过会更需要“碰运气”。目前公司的内核与质控已经是按照当前监管的最严格标准执行,“没有再严格的空间了”。

  而不仅仅IPO市场,并购重组项目的推进难度也在加大。王明耀透露,其负责的部分并购重组先后在进行过程中宣布终止。相似的是,重组项目审核也是从之前过于宽松的力度,逐步收紧到当前的力度。投行人士仍在适应之中。

  • 作者:佚名
  • 编辑:小龙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