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产经广角 > > 正文

字号:  

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正式落地,行业安全监管迈向新阶段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的补充通知》,明确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必须在12小时内上报基本信息,若造成人员伤亡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则需在6小时内完成报告,并在48小时内提交详细信息表。此举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方面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该制度的推出源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火灾事故频发引发公众关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制度首次建立以来,至2024年3月已累计收到1630余例火灾事故报告,涉及车辆超过7000万辆。虽然整体起火率仍低于燃油车,但事故的突发性和潜在危害促使监管部门加快制度建设。

  新规要求企业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重大事故6小时内)完成基本信息上报,5日内提交事故详细信息,15日内提供完整的技术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车辆技术特征、现场记录、救援过程以及前后监测数据,确保监管部门能够快速获取全链路信息进行风险评估。

  为保障制度落地,监管部门将搭建“新能源汽车事故上报平台”,并对未按时上报、隐瞒不报或提供虚假材料的企业实行严厉处罚,包括暂停生产销售、约谈乃至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名单。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消防等部门,形成跨部门协同的事故调查与处置机制。

  行业内部也在积极配合。多家车企表示将完善内部事故快速响应流程,提升技术团队的现场处置能力,并加强对同批次、同型号车辆的安全排查,防止类似事故的连锁反应。部分企业已启动基于大数据的火灾风险预测模型,力争在事故萌芽阶段实现预警。

  此次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安全水平,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透明的产品信息。监管部门强调,企业必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车主说明“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并提醒驾驶员保持双手在方向盘上、视线不离路面,以降低因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风险。

  从长远来看,完善的事故报告制度将为后续的技术标准制定、产品召回和行业监管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专家预测,随着报告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数据积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为实现传统燃油车全面退出奠定坚实基础。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