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装备创新加速,领跑全球市场
国产医疗装备正从“跟跑”迈向“领跑”,在国家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系统的全链条创新格局。近期的行业报道显示,2024‑2025 年间,国产高端影像、放疗、手术机器人等关键领域接连推出“利器”,为提升国内医疗水平和推动出口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层面,《“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有效供给和质量提升,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已突破 1.27 万亿元,2025 年预计将达 751.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 7%。在此背景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以国产化替代为核心的创新生态。
在影像设备方面,东软医疗推出的全球首台超高清大孔径 CT——NeuViz Epoch Elite,采用 UHD 探测器实现 46.5 lp/cm 的空间分辨率,显著提升诊断精度和患者舒适度。同样,联影医疗的 5 T 全身磁共振突破了 3 T 长达二十年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全身高场成像,为神经、心血管等复杂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新手段。这些产品的技术指标已与国际顶尖水平相当,标志着国产影像设备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PET/CT 领域也取得突破。联影推出的 2 米 PET/CT 机实现了更大扫描范围和更高灵敏度,填补了国内在大体积 PET/CT 领域的空白,已在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此外,东软医疗的光子计数 CT 正在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预示着下一代低剂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即将落地。
放疗装备方面,国产“麒麟刀”医用直线加速器实现了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的全链条国产化,突破了高端放疗技术的“卡脖子”局面,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同年,国产首台 360° 旋转质子治疗系统完成全链条检测验证,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 90%,有望在今年内获批并投入临床,显著降低治疗成本并提升患者可及性。
手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精准度和效率。国内企业已实现手术机器人自主研发,并在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应用;AI 赋能的全流程影像诊断平台 NeuAI 已在东软医疗实现商业化,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读片。这些技术的落地,使得国产装备在手术导航、微创介入等高端环节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在国际市场,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的出口规模快速增长。2024 年,我国医疗装备已覆盖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9000 多家机构,手术机器人、脑起搏器和高端影像设备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内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将先进设备输送至沿线国家,提升了中国医疗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2025 年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展览会在重庆盛大开幕,超过 770 家企业参展,展示了万余件前沿技术与产品,吸引了超过 5 万名专业观众。现场的零磁医疗装备、AI 影像系统等新成果成为焦点,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以及国际需求的扩大,国产医疗装备正加速从“跟跑”转向“领跑”。在提升国内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费用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在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赢得更大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