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民生法治 > > 正文

字号:  

警惕“假游资”利用AI技术设局,投资者需提高警惕防范新型诈骗陷阱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的现象愈发猖獗。在资本市场中,假冒游资通过AI换脸、语音克隆等技术伪造知名游资形象,诱导股民盲目跟风投资,从而实施“杀猪盘”等非法行为。这一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对普通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仿冒知名游资账号的现象,例如“炒股养家”短视频平台相关账号约有100个,而像陈小群、六一中六路、92科比、呼家楼等新生代游资的假账号也比比皆是。这些账号通过制造虚假的盈利神话,刺激股民的暴富心理,进而诱导他们投入资金。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AI生成虚拟分析师形象,制作“实时解盘”视频,为非法荐股活动提供虚假权威依据。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游通过AI换脸和语音克隆技术伪造游资形象;中游则由“水军”扮演学员,制造虚假的盈利氛围;下游则通过虚假投资平台骗取投资者的资金。这种模式不仅难以被及时发现,而且由于AI技术的高度仿真性,普通投资者很难辨别真伪。

  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已注意到此类新型诈骗手段,并加强了技术反制和宣传防范力度。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应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控网络上的异常信息,并快速锁定、处理这类诈骗行为。此外,公安部也提醒公众要提高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或轻信陌生链接。

  然而,尽管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AI诈骗的隐蔽性和技术复杂性仍然给防范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专家建议,投资者应提高自身辨识能力,对于任何声称能够快速致富的投资机会保持高度警惕。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AI技术滥用的源头治理和行业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游资诈骗外,AI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金融诈骗。例如,有不法分子利用AI生成虚假的投资提案或冒充熟人实施诈骗。这些案例表明,AI技术的滥用不仅局限于游资领域,而是渗透到了整个金融行业。

  面对日益猖獗的AI诈骗行为,投资者需提高警惕,避免因盲目跟风而陷入骗局。同时,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公众掌握防诈手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只有多方协作,才能有效遏制AI诈骗的蔓延趋势,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 浙江东阳个别搅拌站排污严重 未经许可混凝土流入市场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