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公司资讯 > > 正文

字号:  

广汽集团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投产,电池ETF(561910)应声上涨近2%

  全国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于近日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固态电池产业链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该产线由广汽集团牵头建设,具备60安时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批量量产能力,能够实现能量密度接近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两倍,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产线的投产不仅提升了国内固态电池的产能规模,也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天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能够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这对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产线的正式投产,市场对固态电池概念的热情迅速升温。电池ETF(561910)在当天交易中涨幅达到1.39%,随后在后续交易中进一步攀升至接近2%,显示出资金对该细分赛道的强烈追捧。该ETF跟踪中证电池主题指数,持仓中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行业龙头,近年来份额增长已超过543%。

  业内人士指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仍面临材料成本、工艺成熟度等挑战,但广汽集团的产线投产为技术验证提供了真实的生产平台,有望加速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进程。预计在2026年将进行小批量装车实验,随后在2027至2030年逐步实现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应。

  政策层面,国家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扶持力度。近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突破方向,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为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固态电池概念的热度已经渗透至多支基金和ETF。除电池ETF(561910)外,创业板ETF博时(159908)也出现连续三天净流入,显示出机构资金对该赛道的持续关注。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成本下降,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进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整体估值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仍需解决关键材料的供应链瓶颈。当前国内在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方面已形成一定优势,但高性能材料的批量生产仍面临技术壁垒。多家企业正加紧布局,从原材料到电池模组全链条进行协同创新,以期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长远来看,固态电池的成功商业化将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产生深远影响。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提升有望降低整车成本,提升用户接受度,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行业预测显示,固态电池在2028年前后有望实现10%-15%的市场渗透率,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广汽集团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的投产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标志。随着政策、资本和技术的多重驱动,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