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创业时代 > > 正文

字号:  

清华博士辍学创机器人公司,短短一个月融资近5亿元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优秀博士生姜哲源在2023年决定放弃学位,创办了专注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松延动力。自从他在校期间组建团队并成功制造出首代人形机器人原型后,便一直被业界视为技术创新的潜在力量。

  2025年4月,松延动力完成了近2亿元的Pre‑B+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允泰资本、厚为资本跟投。该轮融资的主要用途包括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拓展高价值应用场景以及完善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路。

  更引人注目的是,仅在两轮融资之间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松延动力累计融资额已接近5亿元。此前在10月26日完成的近3亿元Pre‑B轮融资与本轮Pre‑B+轮相加,形成了短期内的高密度资本注入,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前景的高度认可。

  公司在完成融资后,迅速启动了多项关键项目。包括与国内知名编程教育平台“编程猫”合作,打造面向中小学的机器人编程实验室;以及在北京、常州、东莞布局生产基地,力争在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

  在技术层面,松延动力的N2人形机器人凭借3.99万元的起售价和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已经在2025年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夺得亚军,进一步提升了品牌曝光度。该产品的性价比优势被业界视为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重要因素。

  资本的快速进入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公司创始团队在短时间内从十几人扩张至百余人,内部组织结构亟需优化。姜哲源在接受《中华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正在通过引入专业的运营团队和完善内部流程,确保研发与生产的高效衔接。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松延动力的融资速度和规模在机器人细分赛道中属罕见。随着资本对具备商业化潜力的硬件企业加大布局,类似的“月度融资突破”可能成为行业新常态。与此同时,企业仍需在技术可靠性、市场需求匹配以及成本控制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将资本优势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截至目前,松延动力已获得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累计融资额接近5亿元。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首批量产机器人交付,并通过教育、文旅等场景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打开市场。

  从清华博士到机器人企业的创业者,姜哲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技术创新与资本力量的结合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效应。未来,松延动力能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仍需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