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民生舆情 > > 正文

字号:  

海外收购大亏特输 老赖袁亚非的取舍之道

  有人保证“下周回国”,有人说“资产即将解封”……如果这种承诺有用,老赖岂不名不副实?

  袁亚非,前南京首富,玩坏千亿集团,迄今负债600多亿的三胞集团掌舵人,深谙此中之道。今年以来,因三胞集团债务重组,产业结构调整转战大健康赛道,旗下上市公司因为涉嫌虚假陈述,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等一系列新闻,成功夺回舆论C位,但舆论对其纾困前景仍不乐观,认为其嗜赌成性,将严肃的海外收购弄成赌石,输光近500亿身家并背上600亿巨债。

  更让人担忧的是,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位高考数学满分的大才子,一位敢砸掉铁饭碗下海,近乎白手起家创下百亿财富的商业鬼才,甘心化身出海撒钱的“散财童子”?

  细思极恐,谁真能读懂袁亚非的“舍得”之道?  

  昔日豪言壮语 今朝成最大讽刺

  曾经,坊间充斥着对袁亚非“负债海外并购大业”的溢美之言。手笔不可谓不大,三四年时间里,烧掉了300亿元现金,英国老牌百货House of Fraser、以色列养老服务机构Natail、A.S.Nursing、美国最大新奇特产品连锁企业Brookstone、英国知名玩具店Hamleys、新加坡上市公司康盛人生集团……斩获颇丰。袁亚非曾因此当选2017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袁亚非也颇为自得,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出一个“辣眼睛”的观点:(民营企业)过去“走出去”都是买楼、买地、买技术;现在买球队、买制片公司、买商场、买玩具店、买新奇特连锁、买品牌。

  别只去买人家有形的东西……所以去买人家的品牌,买人家的管理系统……

  值得玩味的是,2022年1月,发文规定:民企不得以虚假境外投资转移资产。《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还特别强调,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自主决策、自负盈亏,量力而行、审慎而为,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

  学习和引进外方先进管理经验无可厚非,而海外二三线品牌的所谓“百年品牌”含金量几何,早已被市场无情的揭示。负债收购连锁百货这种当年已现疲态的夕阳业态,如此“臭棋”真不该出自一位商业奇才之手。

  大亏特亏背后 熟悉的资本运作套路

  亏,是毫无悬念的。2014年4月-9月,南京新百收购House of Fraser 89% 股权,对价为1.55亿英镑,现金支付;2018年8月,HOF被英国当地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托管程序,南京新百失去对其控制权;至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持有的对HOF的债权5,550万美元确认无法收回,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且因HOF进入破产托管程序导致其33.87亿元商誉全额减少。2015年,宏图塞舌尔收购万威国际(HK.0167)共1,310,896,765股股份,收购价格约合每股 0.2181港元;2018年,宏图塞舌尔将万威国际29%的股份出售给中国华能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售价格为每股 0.115 港元。2014年,三胞集团联合赛领资本收购Brookstone 100%股权,对价为1.4亿美元,现金支付;2018年Brookstone负债超过1.295亿美元,向美国当地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

  

  有识之士曾就对三胞集团跨海、跨界经营能力提出担忧,但是从袁亚非到整个三胞集团,似乎都沉醉于这种债务堆砌出的盛景中。

  为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事实上,很多时候,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背后,往往都有资本运作的影子。“捡漏”海外估值偏低品牌,包装上市,股权套现……不过,翻看袁亚非屡战屡败的海外资本运作成绩,真是让人看不懂。一次收购“打眼”是正常,那么次次“打眼”这科学么?

  但如果闪转腾挪是为了某些掩人耳目的私利,仿佛逻辑自洽了……

  迟到5年的对号入座 疑似转移资产

  曾有业内人士将“资产出海”行动分级:初级玩家一般选择通过香港钱庄,夹带支票、汇集配额蚂蚁搬家等手段转移资产,额度一般不大,且面临着巨大法律风险。顶级玩家,则通过离岸信托模式,将千亿级的财富成功转移。而对于咖位“不上不下”,特别是对于财富不具备100%处置权的富豪们,又该如何操作?

  答案,收购海外“优质”资产。

  早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出台的5年前,面对中企扬帆出海热潮,国家发改委就曾敲响警钟,表示有关部门将继续关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央视也曾以此为线索制作专题,质疑部分疑似转移资产的海外投资行为。点名批评了三胞集团南京老邻居,将其收购足球俱乐部行为列为负面典型。 央视评论指出了海外收购两宗罪:

  1、民营企业的投资往往集中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并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的领域。

  2、“拔苗助长 ”式的走出去,尤其“蛇吞象”式的海外并购,只会使企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期间,央视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企业若在自身产品、产业层面、管理经验、资本、人才、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上还不具备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就不具备海外扩张的综合本领。

  尽管袁亚非收购的新奇特连锁、玩具店、百货商场在字面上还有盈利能力,但其结局已经明朗。其中隐忧,经济专业肄业生都不难看出在败家,袁亚非为什么还乐此不疲?

  答案: 花别人(银行、投资者、股民)的钱,办自己的事儿,真香!

  袁亚非一直采取“质押上市公司股权→贷款再收购→装入上市公司主体→继续质押”的加杠杆资本游戏。被监管叫停后,又开始接触民间借贷。仅境外收购豪掷300亿中,220亿为质押借贷。

  袁亚非与威廉王子3.6亿英镑换来的友谊,就是愿打愿挨的典型。袁亚非以4.5亿英镑收购的英国最大的老牌百货公司House of Fraser,最终破产清算只回收了0.9亿英镑。但是由于控股House of Fraser,袁亚非获得英国威廉王子接见,与英国威廉王子共同发起野生动物保护基金项目,但袁亚非对具体捐赠额讳莫如深……慷三胞集团之慨,结海外权贵欢心,这笔账赚还是亏?

  借债是要还的,收购的“海外优质资产”是需要不断输血的,钱从何来?三胞集团在负债600亿后能坚持到今日,旗下股票至今没有退市,自然少不了闪转腾挪的花式操作。

  2017年,三胞集团南京新百股权97.02%、宏图高科股权的99.97%、世鼎香港股权的100%悉数质押,几乎“當光了”。

  2019年5月,上交所就南京新百2018年年报提出问询la:“四、……报告期内,公司与控股股东三胞集团存在其他应收款 605.66 万元,与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 Dendreon HK limited、Sanpower(Hong Kong)Company Limited 分别存在其他应收款 2,238 万元和 4.79 亿元,报告期末均未偿还,请公司补充披露上述资金往来形成的时间、业务背景、目前的收回情况,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明确说明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类似这种烂账,南京新百和宏图高科身上不胜枚举,涉嫌利益输送被立案、停牌,真的一点不冤枉。

  常言道,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儿。球员为了获利,操纵比赛结果,可以将球射入自家球门,资本运作中,输了就一定无法获利么?这不,最近三胞集团又要用估值严重背离实际价值的“徐州新健康”置换南京新百旗下优质资源新百地产。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真香。

  来源链接: http://cn.baijieit.com/2022/151212.html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 网曝榆林吴堡县农商银行宋家川支行行长王某坑骗贷款人担保人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