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产经广角 > > 正文

字号:  

四季度即时零售竞争趋缓,行业盈利压力或获显著缓解

  在2025年野村中国投资年会上,野村中国互联网证券研究主管史家龙指出,随着即时零售赛道进入成熟阶段,行业竞争强度将在第四季度出现明显放缓。他强调,这一趋势有望在短期内减轻企业因业务快速扩张而导致的亏损压力,为后续的业绩回暖奠定基础。

  即时零售自2022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众多平台通过补贴、物流升级和品类扩张争夺市场份额。过去一年,行业整体毛利率受到激烈的价格战和高额营销费用的侵蚀,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季度亏损。史家龙认为,随着资本投入趋于理性,平台之间的竞争将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从而降低无效投入。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消费需求在经历疫情后恢复的同时,也面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即时零售企业若继续依赖高额补贴来维持增长,将难以实现可持续盈利。竞争缓和意味着平台将更加注重提升供应链效率、优化商品结构,以更低的成本满足用户需求,这对提升整体行业的利润率具有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头部平台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布局上取得突破,已开始在商品推荐、库存管理和物流调度等环节实现智能化。AI的应用有望进一步压缩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在竞争缓和的环境中抢占先机。史家龙指出,AI将成为即时零售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素。

  从资本市场的视角,竞争强度的下降将提升投资者对即时零售板块的信心。过去几个月,相关概念股因业绩不及预期而遭受抛售,股价波动幅度较大。若行业竞争进入缓和期,企业盈利前景将更加明朗,资本流入有望回暖,提升整体估值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竞争缓和并不意味着行业增长停滞。相反,随着平台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加剧,细分场景和高价值用户的深耕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例如,社区团购在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生鲜配送在一线城市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政策层面,监管部门对即时零售的规范力度持续加强,重点关注平台垄断、数据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的明确有助于行业形成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抑制恶性竞争行为,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发展预期。

  综合来看,四季度即时零售竞争强度的趋缓,是行业进入成熟期的自然表现。企业若能抓住这一窗口期,优化运营、深化技术应用,将有望在竞争缓和的背景下实现盈利的显著改善,并为来年的业务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 当“情绪价值”成为刚需:保险平台积极探索保险+新实验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