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点网

手机站 | 产经观点首页 | 产经 | 观察 | 深度 | 公司 | 股市| 调查| 评论| 观点

产经观点网 > 财经观察 > > 正文

字号:  

海外化工巨头事故频发,国内TDI价格持续飙升

  近期,全球化工行业再度掀起波澜,海外多家化工巨头因突发事故导致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产能大幅削减,引发全球市场供应紧张,国内TDI价格也随之连日上涨,市场情绪持续升温。

  据百川盈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午间,国内TDI市场均价已达1.59万元/吨,较上一个工作日上涨1012元/吨,涨幅达6.79%。这是该产品连续第五个工作日上涨,年内累计涨幅约23%,同比涨幅也达到20%。这一轮价格波动的背后,是科思创德国多尔马根工厂的火灾事故。7月16日,科思创宣布其德国工厂因电力供应和控制系统故障,导致TDI装置停产,同时烧碱、氯气和盐酸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配套的氯气供应中断,进一步加剧了下游企业的生产困境。

  事实上,科思创此次事故并非首次。2022年8月,该公司也曾因氯气泄漏事件导致TDI装置不可抗力停产。此次事故再次暴露了海外化工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脆弱性,也凸显了全球TDI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业内分析认为,科思创此次事故的影响深远,不仅直接影响TDI的生产,还可能对整个聚氨酯产业链造成连锁反应。

  从历史数据来看,类似事件也曾多次引发国内TDI价格的大幅波动。例如,在2016年,由于欧洲科思创公司原料供应商出现问题,以及巴斯夫总部工厂爆炸事故,国内TDI市场价格一度飙升至4.02万元/吨。而在2022年8月,由于海外产能受限,国内TDI价格一周内上涨近10%,最高触及1.72万元/吨。这些历史经验表明,海外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国内TDI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在供需失衡的背景下,价格波动更加剧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TDI价格上涨不仅受到海外供应减少的影响,还与国内需求的增加密切相关。随着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的复苏,对TDI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特别是在传统旺季“金九银十”临近之际,市场对未来的供应预期更加谨慎,导致买方市场逐步转向卖方市场。此外,国内部分企业也因环保政策收紧而进入检修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

  从长期来看,海外TDI产能的持续收缩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TDI生产国或地区,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三分之一。在海外产能退出的趋势下,中国出口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万华化学、沧州大化等国内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供应链,有望在全球TDI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然而,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方面,海外产能恢复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TDI价格的长期走势;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的疲软也可能抑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此外,市场炒作因素的存在也可能导致价格出现短期过度波动。

  总体来看,海外化工巨头的事故频发,加上国内供需关系的调整,使得TDI价格在短期内持续走高。对于下游企业而言,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需要提前做好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而对于国内化工企业来说,此次价格波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市场节奏,提升自身竞争力。

  • 作者:佚名
  • 编辑:杨磊

ico热图一览

信息服务

关于网站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京ICP备05004402号-8